梦回西安 --渡渡鸟

   这个国庆长假去了西安,以及壶口,临汾,平遥,太原。
   回来之后很想写点文字,只是一直到今天心都散得拢不回来,不过,文字这东西是要慢慢写的,写到哪里算哪里。
   西安,一直是我向往的城市,定下来要去西安,心里的想法,感觉就特别乱糟糟,于是这个游记就从准备出发开始写。

一、就借我几个黄昏吧

   有相熟的朋友,听说我要去西安,笑笑说,哦,你这是去上坟扫墓啊?
   是啊!西安能有什么?不就是那么几座坟头?
   一向最差的就是历史,这几天其实挺想做点功课的,心里是想,这临阵磨枪吧,不快也是亮的,好歹补能一点是一点,别到了时间闹出什么笑话来。
  可是,这心,早已经浮躁了,历史那一路,匮乏到了连自己都不相信的地步了,就好象已经病入膏肓,靠补是解决不了问题了。

  这几天晚上,都有和张老师在网上闲谈,张老师是西安人,土生土长的西安人,只是说老实话,这个本乡的土著对于西安的了解,好象并不够多,不够深,也不够精到。不过,想来这也是有原因的。
  秦中自古帝王都,中国的历史有一半在这里。这样深厚的积累,沉淀,一个毛头小伙子当然是找不到精到的途径的,我这么一个纯粹的历史文盲偏还拿些千奇百怪的问题去请教他,实在是有点问难人家了。

  还没有到西安,可是,说到西安,我就会想起一个词语——黄昏,原因不明。
  按照词典里的解释,黄昏:日落之后天黑以前的时候。这样的解释错是真的一点都没错,还非常精确,可是,怎么看都觉得涩!为什么解释得那么干巴巴?没有一点色彩,甚至连点水分都没有?
  黄昏在我的心里,应该不仅仅只是这样的一个词语,更多的应该是种感觉!可到底应该是怎么样的呢?我其实自己也说不上来。

  总觉得这样的一个城市,应该要有一个别样的黄昏,才配得起它吧?在西安,白天可以到处跑,去周边各处上坟扫墓访古览今,可是,黄昏一定要回来,回到西安城里来!
  当年去北京,去故宫,在心里先给自己定了个氛围,最好是在一个阴雨的天气,或者是在大雪的时节进入,总觉得只有那样的天气,氛围才担得起这样的城这样的厚重。
  而西安,应该是有一个黄昏吧!

  一向都不懂戏曲戏剧,也因为不懂而不喜欢。各处都有地方戏,江南有越剧西安有秦腔,虽然从来都没有听过秦腔,但是这一次西安之行,真的很想去听一嗓子。那一嗓子是活生生吼出来,爆出来的,就算被人家形容成鬼哭狼嚎,哪怕能把我吓得转身就逃,我也要叶公好龙一把。
  据说,黄昏的时候,在城里的街头,绿地,大小公园,护城河边,城墙脚下。。。。。都会有跟多喜欢秦腔的人聚在一起,凑个热闹吼一嗓子过过瘾。

  黄昏的时候,一定要去城墙上走走,那个时候应该会有不一样的感觉,我以为。
  据说城墙上可以骑车?甚至是开车?我不太明白,当然这跟我也没太大的关系,虽然有点心疼,可是我也知道,我就那么大一颗心,很多东西实在是疼不过来的。
  我只是想,那个时候可以在城墙上走走,那个时候应该有不一样的风,有不一样的云,也有不一样尘吧?要是可以,我还想,在城墙上坐下来,坐着接点西安的地气,喝点小酒。。。。。。哈哈哈

  据说,城墙上是放风筝的好地方。
  西安坐落在关中平原,不似江南这般多山地多丘陵,所以风从北方吹过来没有什么遮挡,而且风里会有土的味道,会有比江南更厚重的岁月的味道。据说,这样的风会很适合放风筝。
  我们这里,每到早春草长莺飞的时候,鹞子也就飞满了天,总觉得在西安的城墙放鹞子没什么意思,一定要放那种一长串的大风筝,长长的一串飞在天空里,就好象是一笔一划地,在这样的城市的黄昏的天空里,写下到此一游。

   我以前认识一个杭州的女孩子,有一回遇到一个昆明人,就盯着人家问,昆明的大街上是不是到处都有孔雀跑大象?她问得天真烂漫,可是我在边上真是无地自容!我怎么就认识了那么没文化的女人?
   这回去西安,估计我也好不了,要是觉得我没文化,千万别说认识我,免得坏了你的名声!

   黄昏的时候,要去大雁塔,据说那是一座楼阁式的砖塔。。。。。。
   黄昏的时候,要去小雁塔,很多人都说不要去小雁塔了,没东西,可是我想看看什么叫密檐式佛塔。。。。。。
   黄昏的时候,要去书院门,因为有一座碑林立在那里,对于文字书法的了解极其有限,可是并不妨碍我有一颗叶公好龙的心。。。。。。
   黄昏的时候,要去。。。。。。
   天哪!要那么多个黄昏啊!
   上天啊,您就可怜可怜我吧,就借我几个黄昏吧,借我几个西安的黄昏吧。

二、往北,往西北

  很多人都不喜欢,五一或者十一这样的所谓黄金周出门旅游,我也不喜欢,很不喜欢。
  可是,我依然选择了这样的日子出门,实在是因为除了这样的公众假期,我再也拿不出这么大块,这么齐整的时间了。再说了,向来都是野了心地想往外跑,若是遇到了长假再不跑,怎么都不甘心的。

  公众假期出门,最麻烦的就是车票!什么出发的车票,途中的车票,返程的车票。。。。。没有一张是容易解决的。
  其实,这票要是放在平时,可能也并不是那么复杂的事情,可是遭遇到公众假期就完全不同了。今次一帮朋友去了陕晋一带,这一路的车票全靠朋友帮忙,才令得大队人马安全往返,这进进出出的实在是麻烦了很多的朋友,真的很感谢他们。

  我的行程是9月30日的下午开始的。
  离开杭州,正是午后烈日当空的时候,气温发疯一样地攀升,仿佛重新回到了早前,高温的夏天。

第一站,到西安。

  搭乘的车是最差的那种绿铁皮的火车,虽然买到了硬卧的票子,可是,一点喜悦的感觉都没有,坐在车厢里,就看到汗,大颗大滴地淌下来,一点商量余地都没有。
  午后的温度超过37度,所以哪怕火车的车窗洞开,哪怕窗外有新鲜的风不断地吹进来,可是这吹进来的风还是热的,整个空间里只剩下唯一的一个感觉——热!身体里的水分连招呼都不打一个,就不由分说地往外冒,虽然一直都坐着没动,可是照样汗流浃背。

  火车病殃殃地一路往北而去。空气里的温度终于开始一点一点地回落下来,当然这只是因为夜晚的来临,并不是真正降温的原因。只有等火车过了长江,再往北走,这温度才会真正地降下来,因为,前方西安的朋友,这几天来不断地有消息反馈回来,都是一个字——雨!
   据说西安已经下了将近半个月的雨了,印象中,西安实在不应该是那么多雨的城市。雨,在西安盘恒了那么久,真的很意外了。

  真正感觉到温度降下来,那个时候车已经过了合肥,伸手出窗外,风急速地吹过来,已经明显有了和刚才不一样的凉意,风里似乎还有那么一点点雨的味道。
  一夜无梦。很喜欢在火车上睡觉,火车有节奏地按着一个频率震动摇晃,睡在床上就好象是躺在了大摇篮里,所以,总是很容易入睡,睡得很安心。

  醒来天色尚早,有点冷,睡前放在脚后的被子,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把自己整个的裹住了,略略地抬起身子看一眼窗外,车窗上很明显地划满了一道道的雨线,终于看到雨了!

  卧铺车厢因为是定员的,所以也感觉不到什么,只是每到火车停站,就看到站台上满是背着大包小包的人,列车的广播也一再地播报着列车超员的消息。最最夸张的是,火车正点到达西安也就是下午两点多一点,早上近十一点了,竟然还有人补票换到卧铺车厢来。
  说是,实在挤得受不了了!

三、流浪在西安

(一)

  这一路行来,火车走了千多公里,而季节仿佛也有了很明显地变化。
  出发的时候,杭州还是高温的夏天,赶了一夜的路到西安,已经是秋天了。
  大雨,并没有因为我的到来而停歇,之前,海海地跟朋友吹嘘,我肯定能把阳光带到西安来的,可是,没有。

  最初流汗发黏的皮肤,慢慢一点一点地开始不再出汗,干爽起来,到最后变得很光滑了,好象从来都没有出过汗。气温一再地下降把皮肤表面的水分也一一地带走了,临下车的时候穿上了冲锋衣。
  很高兴这次终于可以穿这件冲锋衣了!
  衣服是为五一去凤凰准备的,以为凤凰会有点冷,所以特意买了带上,可结果一直压在背包里,这次来西安,一定把它带上了,行前,西安的朋友说,西安一直在下雨,气温比较低,于是兴高采烈,因为这衣服总算有了用武之地。

  跟着熙熙攘攘地人走出车站,眼前满是人,形形色色的人把出站口全然地堵住了。
  来西安之前,看过网上很多关于西安负面新闻的帖子,所以一见这阵势心里就有点毛,硬着头皮往外走,心里默默地记着一句话:火车站一百米的范围之内,不跟任何陌生人搭话。哈哈哈

  穿过整个人群,终于呼吸到第一口西安的气息,冰凉,有一点点说不上来的浑浊的味道。一抬头,就看到了传说中的西安城墙!来之前也听说了,出了火车站就能看到城墙,可实在没有想到距离那么近!车站前的广场不大,甚至有点局促,因为一道青灰色的厚厚的城墙横亘在那里,它默默无语地见证了这座城市沧桑与厚重。

  因为大雨,所以走到哪里都是水,积水。不要在站前的的士候车处打车,那里的车永远也轮不到你,往外走,虽然车站周围都是停车的,但是四周有不少固定的下客点,那些地方都可以打到车。

  到一个城市,大包小包的安顿下来最重要,我们这次住的地方叫大明宫饭店,据说是一家有点年头的老饭店,不过,好象知道的人并不多,甚至很多的士司机都不知道。
   房间是预先定好的,国庆期间的标房,80元/间,具体的位置在太华南路163号,离火车站只是一个起步价,西安出租的起步价是6元/3公里,之后是1.3元/公里,晚上10点后是起步价是7元/3公里,之后是1.6元/公里,等待期间不另记费。

  后来才知道,饭店那一块算是老西安的下支角,比较脏乱比较差,不过,我们住在那里并没有很大的感觉,周围是比较破旧一点,可是也没觉得什么不安全,再加进出都是的士,整个西安之行也没都很平常顺利,所以,也不能胡乱评说什么。

  回头再说饭店,还算干净,房间里有彩电,空调,很不好意思地是这空调被我们大家拿来烤鞋子了,因为对西安的大雨的准备不足,鞋子湿得一塌糊涂,拿个衣架把鞋子吊起来,挂到空调下,一晚上就很干爽舒服了,哈哈哈
  房间有24小时热水,不过,很奇怪的是,这水并不是自来水,据说是温泉水。
  按饭店里服务员的说法,是店里每隔一天用车子去温泉拉来的水,也没法考证事实情况,反正这水温度很高,只是冲洗在身上感觉有点滑腻,好象没冲干净沐浴露一样,最初非常不习惯,后来就适应了,自己安慰自己,这可是温泉!!!人家杨贵妃就是这么洗出来的,哈哈哈

(二)

  说起来,出门也有很多次了,可是从来没有象这次这样的。
  去西安之前,就一直都想补点课,因为在心里,西安远不仅仅只是一座城,可最终也只是想想,对于历史对于人文各方面知识的匮乏,实在已经不是一个补就可以解决的了的。

  和朋友聊起西安,通常对于西安会有一个比较普遍的评价:一是古,二是土。
  古,自是不用多说了。大多数人都知道,这里曾经是周,秦,汉,唐的都城所在地。秦中自古帝王都!历史上先后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,历时1180年,可以毫不夸张地说,中国的历史有一半在这里。
  不是有人说嘛,不到西安就不知道中国历史的博大精深!

  土,说到土最先从脑子里跳出来的是个词语——皇天后土。皇天后土,说的是天与地,古人认为天地是能主持公道正义,主宰万物的。这么一想,这后土的土用到这里好象也不是很恰当。
  起先,土是个很简单的东西,大意就是地面上的沙,泥等的混合物。可是中国的汉字向来变化比较多,什么多音多义的,结果,到现在再要说土就会联想到农村,会觉得很土气落伍见不得人。。。。。。
  在西安的时候,跑进那里的大商场过,店堂里该有的东西,品牌也并不缺什么,只是真正使用,真正穿戴起来的好象并不很多。大多数人的穿着打扮距离土,要比距离时尚潮流近很多的。

  我其实,也找不到一个很合适的词语来表达,形容这样一座城,土,可能算是比较接近我想要表达的东西吧,可是,我又觉得说不清楚,更不能把很多想的东西写下来,有点郁闷。

  国内那么多的城市,真正把城墙保留下来的也就只有西安了,因为有了这四面的城墙做基础,所以一早就奠定了西安城的格局,那是一座比较方正的城。
   在城区的正中立着西安大名鼎鼎的钟楼。在西安的日子,曾经不止一次地经过钟楼,它其实是这个城市的坐标原点。以钟楼为原点,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延伸出四条大街,分别联通了城墙的四个主门,在这个基础上构建起了整个城市的框架。

  不知道为什么,以前出门,我很喜欢拿个相机到处跑到处拍,而且总是兴致勃勃特别有感觉,可这次西安之行照片是拍了不少,但是一点点感觉都没有,常常都忘了要把相机从包里拿出来。

  很多次经过钟楼,可是,回到家才发现,我竟然没有拍下哪怕只是一张钟楼白天的照片,它可是这个城市的原点!我不知道,这算不算是种遗憾?我只知道,那座被车水马龙紧紧围锢着的钟楼就象一座孤独而漂浮的岛,在城市的文明进程里默默地挣扎。

  钟楼的西面不远也立着一座比较相似的建筑,那就是鼓楼。古代的时候,人们会在清晨敲钟傍晚击鼓,这也就是晨钟暮鼓的来历。现在不一样了,只要你上去交了钱,人人都可以敲钟击鼓,不论什么时辰,什么节奏,由着你自己的性子来就是了。

(三)

  打鼓楼的城门下穿过,城门洞远比想象中来得深,出了城门楼就是一条青石铺就的街道,只是没有多少人会关心脚下的路,是不是青石铺就的,这条路叫北院门,因为路的另一头有个牌坊门楼叫北院门,因而得名。

  这一带是西安回民的聚居地,而回民向来都比较善于经营自己的传统饮食。民以食为天,在中国这样对吃有着浓厚兴趣的国家,更是引得各路吃客食客纷至沓来,慢慢地就聚了人气和名气,后来才有了现在的规模,在后来,大家也就忘了这街原来的名字,在西安问哪里吃比较好,得到的答案总是惊人地一致——回民街。

  回民街不长,街两边有很多旧式的房子,所以看起来还不错,只是也没有多人是来回民街看房子的,来这里的人,都是慕名来吃的。
  街两边摆满了很多的摊档,卖各式各样的面点,小食,干货,点心,蜜饯。。。。。。

  软糯香甜的镜糕,风味独特的凉皮,焦香四溢的各色烤肉,声名远扬的泡馍,还有什么饺子啊,汤包啊,凉粉啊,哨子面啊。。。。。。各色叫得上叫不上名字的小吃,把整条回民街都排得满当当的。有些虽然也不是西安特有独有,可是这里的氛围感觉比较好。

  不过,这街上最多的是买各色烧烤的,家家店门口架了一排的烧烤架子,直接就在门口烤,所以整条街的空气里,都弥漫着烧烤的味道,什么牛肉啊,羊肉啊,牛筋啊,鱼啊,虾啊,鸡翅啊。。。。。。什么都拿来烤,品种多到你不相信。

  在这里烧烤的价钱是分两种的,一种是店家在门口用小一点的烤架精心烤制的,每一根签子上都有分量很大的一条肉,就见店家慢工出细活地烤得很仔细,极其诱人的香,一般价钱一元一串。
  另一种是堂食的,你坐在店里也不用点,等门口烤好一大把了,自然就有人拿进来,询问有没有人要的,那个时候你可以按不同的品种分门别类地要。堂吃的分量明显要比门口零售的来得少,通常在签子上串了手指那么长,细细的一条肉,不过,胜在价格实惠甚至低廉!一串只要两毛钱!!!
  很少见当地在门口买零售的,所以强烈建议,要吃烧烤就找家人多一点的店家,坐下来慢慢吃。

  说到吃,西安的口味比我们这里重多了,这回民街就更甚了!
  那天吃了碗炒凉粉,样子蛮好看的,乳白色的小方块,被各色的调料炒制得很诱人,价钱也很便宜,大概只要两三块钱吧,反正端上来有我们这里一大碗了。只是吃了几口就受不了了,那个咸啊!
  为了多吃几块小凉粉,不得不买瓶水,吃几块凉粉喝口水,这么就着凉粉就着水吃。

  回民街里吃东西,感觉还是很便宜的,店家一般都明码标价,并不会因为你不是本地人而欺生,而且这里吃的品种比较齐全,比自己在城里到处转一家一家地找特色店去吃,方便很多。

  说到底,吃这件事情可大可小,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喜好,不一的口味,很多的地方特色也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接受的,只是觉得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,总应该尝试一下,能吃出点味道吃出点感觉来的,那自然皆大欢喜,要是不适应甚至不喜欢的,其实也没什么,转个身就忘了。

(四)

  出门旅游,最喜欢的是自然的风光状态,当然了,我是个比较贪的人,只要是出门,任何没有去过的地方对我都有吸引力。
  因为,我总是觉得走在陌生的城市,陌生的地方会有一种流浪的快感。
  在城市旅游,走了几个景点,其实是很无所谓的一件事情,要紧的是看看这个城市,感受一下这个城市的氛围,体会一下这个城市里的人,当下的生活状态。

  所以,很希望到一个陌生的城市,这个城市里会有一个好的朋友,哪怕只是一个可以联络的朋友,可以去他们家吃顿饭,而他最好是跟父母一起住的。这饭也就只是他们平常吃的那样,不用刻意更无需什么山珍海味,要的就是最平常的状况,他们吃什么我也跟着吃什么。
  这样一顿饭,就一个陌生人,相对于一个城市的了解,简直就是走了一条捷径。就好象以前打仗,城墙都比较坚固,要是城里囤积丰富,真的可以坚守很久的,可若是有个内应在城里,那结果就大不一样了,这座城迟早被攻克。
  这一顿饭,简直就是个内应,了解一个陌生城市的内应。可以,什么都好,就是少吃了这么一顿饭,死活觉得对这座城的了解打了点折扣。

  在西安,去的第一站就是陕西省博物馆。了解一个城市,除了去平常人家吃一顿饭,了解一些当下的状况,还有一个比较好的方法就是去当地的博物馆。

  现在的陕西历史博物馆,是91年落成开放的,是国内第一座大型的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。馆舍建筑面积达55600平方米,是一坐规模宏大的仿唐建筑群体,馆舍的布局紧守“中央殿堂、四隅崇楼”唐式风格。

  关中大地是中华民族生息、繁衍,华夏文明诞生、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,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周、秦、汉、唐等十三个王朝都曾在这里建都,所以有着丰富的文化遗存,深厚的文化积淀。
  馆藏的文物,含盖了从远古人类初始阶段开始,历经周,秦汉,魏晋,南北朝,隋唐,宋元明清各个时期的文物精品。文物不仅数量多、种类全,特别是其中的商周青铜器,让你感觉精美绝伦,而历代陶俑更是千姿百态,汉唐金银器独步全国,唐朝墓道的壁画举世无双。真正可谓是琳琅满目、精品荟萃。

  不过,说实话,我对于历史的了解,接近于空白,所以走在博物馆里真正的感觉就是走马观花,虽然常常会被展出中的文物深深地吸引,但是,真的看不出什么门道来。
  还好,有很多的解说员在其中,馆内参观可以请专职的解说员,不过,说来有点难为情,我们一大帮人都没有请解说,而是分散了行动,各自混进别人的队伍里蹭解说来听,哈哈

  最搞笑的是,这次出游,行前大家都预先借来不同的学生证,希望买门票的时候可以打个折便宜一点。当然,最初是因为好玩。
  大家手里拿到的学生证真可谓是各式各样,内页里的照片更是夸张得不得了。想想大家毕业也都已经多年了,可低头看看手里的照片,那一张张的脸怎么看都是青春年少啊!

  打小就是听话的孩子,长大了也是实在人,从来没做过这样的事情,手里拿了别人的学生证,照片怎么看都不象自己的,你倒说说看,怎么去假冒???以前读书的时候,考试都不敢作弊的,现在混门票的感觉就跟考试作弊没什么两样的,担心不已。

  还好,队伍里有M9,现在想起来都忍不住要大笑,他年纪跟我差不多,可手里拿的那本学生证,上面那家伙竟然是83年的,怎么看都只有一条路——穿帮!可是,大家都说好了由他先去做试验,要是他这样的反差也能过关,那么大家都没有问题了,哈哈哈哈

  M9,就好象实验室里的白老鼠,哈哈哈哈,不过,说实话,他其实是很嫩的,所以不光是陕西历史博物馆,这一路走下去,每一个景点都轻松过关,这次第怎么一个服字了得!

(五)

  陕西历史博物馆,建造得很漂亮,但是,走在其中并没有太大的感觉。
  总觉得国内的博物馆都缺少一点氛围,缺少一点感觉。历史,是文化也是积累,它应该有个与之相对应的环境去表达去陈列,而国内大部分的博物馆是没有的。想得起来我也去过的,只有一个故宫还比较有感觉。

  南门里面靠近城墙,有一条仿古街,街口立了个牌坊,上书——书院门。
  从牌坊下穿过,街的两边一溜排开全是一家家的店铺,铺子里多是卖些字画,古董,假文物。。。。。。不过,卖得最多的是陶俑和唐三彩。
  当地的人依托了这兵马俑,唐三彩的复制品也确实赚了不少钱了,复制出来的兵马俑大大小小的,有各式各样的尺寸,也有一些原型大小的兵马俑立在那里,那容貌依旧是那么生动那么鲜活,那身材还是那么挺立魁梧,只是总觉得少了点什么?它没有和我心里的感觉相对应上,引不起我心深处的那一丝共鸣。

  走进书院门是在下着大雨的午后,有点失望的是,街上的地是明显做过的,可是既然是仿古的街道,那么就应该有点古的样子吧?地上用的竟然不是条石,青石板或者别的有点岁月痕迹的石头,而是打磨得很平整很光滑的大块石板。

  据说,天气好的话,开在书院门的这些店家就会把摊子摆到店门口来,也会有很多书法,字画的爱好者,甚至是卖家,当街写起字画来,甚至有些人提了大笔,蘸了清水直接就在这石板街上写字!可惜,一直下不停的雨把什么都赶走了,什么都没能看到。

  沿着书院门往里走,走过一段城墙脚,走到尽头便是著名的碑林了。
  雨,一直都下得很大,路过城墙的时候,感觉很好,因为总觉得有近城墙这样有历史有深厚沉淀的建筑,最好有个阴雨的天气相配合,那样感觉更厚重一些。

  这一段的城墙还在整修,墙边的地上还有很多的建筑材料,零零落落地堆积着,而城墙的墙体还没有全部整修粉刷好,可能是因为下雨,把很多表面的东西都冲刷掉了,也可能是我看得太仔细太认真了,结果就看到了墙皮下露出很多的红砖!
  竟然用的是红砖!!!真是太失败了!仿古,既然花了大的代价,怎么着也应该仿得真一点吧?至少对于“古”要有点尊重,不然再大的代价都是空的,再多的努力都会是失败的。

  碑林,始建于北宋元佑二年,曾经是文庙的所在,现在的陕西历史博物馆是91年落成的,在它落成之前,碑林一直都作为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馆址。
  现在碑林有7个大型的陈列室,8个游廊,8座碑亭,收藏着汉、魏、隋、唐、宋、元、明、清各代碑石共2300余件,是我国历史上保存碑石最早的地方,也是我国现今最大的石质书库。因为碑石如林,故称“碑林”。

  进入碑林,一直往前走,便到了一座碑亭,亭上写着“碑林”两个字。碑亭里存放着一道很高很大的方形石碑,碑身上刻有《石台孝经》的经文,经文主要记述了孔子和他的学生之前的问答。这块碑刻于唐天宝四年,是由唐玄宗李隆基亲自注释作序、并以隶书所写的。

  碑亭的背后就是碑林的第一陈列室,里面陈列着唐石经共114方两面刻文的石碑,计65万余字,因刻于唐开成二年,所以也被称为《开成石经》。石经的内容包括了《周易》、《尚书》、《诗经》、《周礼》、《仪礼》、《礼记》、《春秋》、《公羊传》、《谷梁传》、《论语》、《孝经》、《尔雅》等12部古代儒家学说经典著作。

  而从第二陈列室开始,一直到第六陈列室,都放置着从汉朝到清朝,各个朝代的书法名家的精品之作。篆书、隶书、真书、草书。。。。。真正是字字珠玑!
  无论从章法,结构,哪怕只是细枝末节的点划,都充分显示出各家独特的艺术风采。尤其以王羲之、李斯、李阳冰、欧阳询、虞世南、褚遂良、颜真卿、柳公权、张旭、怀素、智永、李隆基、以及米芾、蔡京、赵佶、苏轼、董其昌、林则徐等人的作品最为引人注目。

  走过那一块一块刻满了文字的石碑,就好象听到一首首没有声音的歌一样,而那些跳跃而灵动的字符,象被精灵依附了,闪着耀眼的光彩。
  碑林,真正是一座艺术的宝库。只是,说来丢脸,在这样的宝库里,我觉得自己象个文盲!不认识大多数的碑文,要不是看了介绍,蹭着听了点讲解,简直什么都不知所云。只有到了西安这样历史深重的城市,看到碑林这样厚重的历史,才真正体会到自己的浅薄。

  碑林值得去看看,就算什么都不懂,也应该有一颗朝觐的心。
  只是,对于碑林的保护真的有点担心,因为里面的工作人员不停地在做着拓片,而每拓一张对于碑的损伤都会加深一层,这种只为了钱而不计后果的做法真正令人寒心!!!
  这么珍贵的碑石实在不容得被糟蹋!

  碑林的偏院里,院子的空地上,密密麻麻地立了很多的一人多高的石柱子,桩身多为四方形或者八角棱形的,柱头的顶部雕刻着一些狮子、猴子或人物造像,整根的石柱,上下通体都是用整块的石坯雕凿而成的,所以柱体看起来相当粗大结实,有种很不一样的沉实的美。
  这些柱子有一个统一的名字——拴马石,民间也有叫抱马柱的。

  最初,它们不过是祖辈门用来拴牛拴马的石头而已,可是经了岁月的风剥雨蚀之后,拴马石的价值才慢慢地体现出来。这普普通通的拴马石,被岁月打磨成了一颗古老的艺术明珠。

  柱头上的狮子,猴子,人物。。。。。。都已经不太看得清本来的面貌了,可是,立在柱前你依然感觉得到狮子的威武,猴子的灵活调皮,而那些各式各样的人,或者抱头在沉思、或者合掌在礼佛、或者昂首在发威。。。。。那些不同的年龄状况,不同的性格特征、不同的瞬间表情。。。。。
  被岁月施了魔法似的一一定格住了,最终被沉淀,被岁月收藏。

(六)

  在西安,说起塔,人们通常都会说大雁塔,再问,还有小雁塔。其实,两座塔都是唐代的建筑,距今都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。

  这大雁塔坐落在西安城南大慈恩寺内,塔身高大雄伟,结构精巧坚固,外观庄严朴实,是我国非常著名的古代建筑,甚至被视为古都西安的一个象征。
  相传,大雁塔是唐玄奘从印度取经回来后,专门从事译经和藏经的所在。因为当初建造大雁塔,是仿造印度雁塔样式的修建的,所以承了名也叫雁塔。后来,这长安城里又修建了一座较小的雁塔,为了区别,人们就把慈恩寺塔叫大雁塔,荐福寺塔叫小雁塔,一直流传至今。

  大雁塔是楼阁式的砖塔,其特点是:砖结构体现出木结构的斗拱风格,采用磨砖对缝,砖墙上显示出棱柱,可以明显分出墙壁开间,是中国特有的传统建筑艺术风格。
  塔自第一层以上,每层都显著地向内收拢,呈方形锥体。塔身仿木构形式,用青砖砌成,每层砌成枋、斗拱、柱额和突出来的砖栏,形成一个个的房间,塔内每层有呈方形的塔室,每层四面各有一个砖券拱门,塔内层有方形塔室,每室都有阶梯,可逐层盘旋登至塔顶。

  在西安,很多人都会建议夜晚去大雁塔的广场,因为广场是新修的,而且这是亚洲最大的音乐喷泉广场和最大的水景广场,据说还有很多项的亚洲,乃至世界之最。所以,说起这个广场,西安人都觉得分外的自豪。
  特意选了个夜晚去大雁塔,结果才知道,这样的决定是错误的。

  大雁塔广场上的音乐喷泉真的很漂亮,但是,并没有给我再大的感觉了。之所以选了这个时候来大雁塔,目的是为了可以一带两便,看了大雁塔顺便看一下号称亚洲最大的喷泉。
  可是,兴匆匆地赶到广场,才发现整个广场上人山人海,到处都是看喷泉的人,而想要穿过广场去慈恩寺大雁塔,根本就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。于是,也只有站在人群的背后,凑个热闹看喷泉。

  其实一向都对,什么全国第一,亚洲第一,世界第一这样的东西很没有兴趣,总觉得很多东西,光一个大,实在是不能涵盖,不能解决的,而国人偏偏向来都好大喜功,喜欢拿个虚名来粉饰繁荣富强,这样的动轧就要搬出亚洲,搬出全世界的做法真是遍地开花,真不知道有没有觉得累?

  在西安,总觉得去趟大雁塔实在是件很方便很容易的事情,所以,那一晚没有去成,也没觉得有什么问题,总觉得时间,机会都有得是,也正是因为心里有这样的感觉,所以,一直到最后离开西安,都没能去一趟大雁塔。

  两次去大雁塔都是晚上,两次都到了广场,两次都看到了密密麻麻的人群,两次都看到大雁塔在夜色在灯光里安静地美丽着,可是。。。。。我始终都没能,亲近到它,进入它。说没有一点遗憾,那是假的,可是,也真是没什么遗憾。

  旅游就是这样的,特别是象我们这样的走马观花式的行程,更不可能面面俱到了,能蜻蜓一样点点水就算不错了。就把夜色里,灯火辉煌的大雁塔印在脑子里,深深地印进去。

  离大雁塔不远,也在西安城南,有一座寺院叫荐福寺,小雁塔就坐落其中。
  虽然都是雁塔,但是玲珑秀丽的小雁塔与雄伟庄严的大雁塔风格迥异,小雁塔和大雁塔的构造也截然不同,大雁塔是一座楼阁式的砖塔,而小雁塔则是一座典型的密檐式佛塔。

  小雁塔,塔的底层特别高,以上逐层次递减,愈往上愈促,整体轮廓呈自然圆和的卷刹曲线,每层迭涩出檐,檐下砌有两层菱角牙子,形成重檐密阁,飒爽秀丽的美感效果。塔底层南北各有券门,上部各层南北都有券窗。

  就好象慈恩寺大雁塔与玄奘有着密切的关系,荐福寺的小雁塔则使人想起唐代另一位高僧义净法师。义净法师也曾游学印度多年,不过,他是由海路离开中国的。回国后,义净法师为了保存从印度带回的佛经,上表请求朝廷出资修建了荐福寺塔。

  历史,在今天看来,不过是一些大小不等的故事,对于我们真的已经不关乎痛痒了。走进荐福寺,虽然还有很多的遗迹可寻,但是寺院的感觉已经当然无存了。
   之所以死活要去小雁塔,是因为一直都听说小雁塔还有一段“神合”的历史!

  据说,小雁塔在历史上曾经历过三次离合,这种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注意,迄未得到十分令人满意的解释。第一次自裂自合,在小雁塔门楣刻石上有记叙:“明成化末,长安地震,塔自顶至足,中裂尺许,明澈如窗牖,行人往往见之。正德末,地再震,塔一夕如故,若有神比合之者。”其后又有两次这样的现象发生。一个砖塔经过6次地震不倒塌,反而自然复合起来,确是一件奇事。

  现在看小雁塔,已经看不出当初“神合”的痕迹了。小雁塔就象一个苍老的“不倒翁”一样,寂寞地挺立着,而这种感觉看到大雁塔的时候是没有的。
  我是在下着雨的午后走进小雁塔的,那个午后,人很少很安静,我们在其间到处地游走,每个人都觉得,这样的午后,这样的静默才比较适合走进小雁塔。

(七)

  去秦始皇兵马俑,必经过华清池。
  华清池已经有六干多年的历史,因为紧邻京都重地,背靠风光秀美的骊山,自然造化的天然温泉,使得历代在西安建都的帝王都特别钟情这块风水宝地。

  相传周幽王曾在此建骊宫,秦始皇以石筑室,名“神女汤泉”,汉武帝时扩建骊宫,到了唐代进行大规模扩建,特别是唐玄宗天宝年间修建的宫殿楼阁更为豪华,将温泉发展为池,并将池置于宫室之中,改名为“华清宫”,因宫建在温泉上,故名为“华清池”。

  说到华清池,一定会想到,“七月七日长生殿,夜半无人私语时。在天愿作比翼鸟,在地愿为连理枝。天长地久有时尽,此恨绵绵无绝期!”
  这千百年来,唐玄宗李隆基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,充满了波折又荡气回肠,它一直都是人们茶余饭后的史话,但无论如何,真正的爱情总是美丽的。

  只是有时候,也真的不清楚,当年安禄山造反,玄宗来到马嵬坡,六军不发,要求杀了杨贵妃,他也无可奈何,竟然只好“宛转蛾眉马前死”!那个时候的唐玄宗,是不是还真的爱着那个叫作杨玉环的女人?如果还爱她,真的爱她,能不全力去保护她吗?

  很多时候会很矛盾,一方面,总觉得爱情就好象水中花,镜中月,或者就象是个外星人,听是听说过的,可就是没见过;另一方面又觉得,爱情是无辜的,是我们这些凡俗的人把太多的东西施加于它,赋予它了,其实就算这一生都不能得到,可是我依然相信它的美丽,它的存在。

  现在的华清池风景区建在唐华清宫故址之上。其中的环园乃华清故园,荷花阁、望湖楼、飞虹桥、望河亭、飞霞阁、桐荫轩、棋亭、碑亭及“西安事变”时蒋介石下榻的五间厅等参差座落其间。

  对于政治一向都没有兴趣,历史这东西本来就是为胜利者所写的,胜者为王败者寇是真理一样的事实。当年蒋介石下榻的房间,外墙上留下了不少枪弹的痕迹,弹洞,今日里都被罩上了有机玻璃的罩子,历史的痕迹在那个瞬间里被一再地定格,放大了。

  华清宫御汤遗址博物馆包括了莲花汤、海棠汤、星辰汤、尚食汤温泉浴池的遗址,走在其中不禁使人遥想起,当年杨贵妃“春寒赐浴华清池,温泉水滑洗凝脂”的娇媚。

(八)

  我得承认,我被电影,被张艺谋给骗了,活生生地。

  去秦始皇兵马俑之前,对于兵马俑所有的认识和了解,都来源于一些图片以及影视作品,最深刻的印象来源于电影——《古今大战秦俑情》。
  在看过电影很多年后的今天,我甚至还想得起来影片里的一些情节以及画面,还想得起那首叶倩文唱的歌:

  焚身以火
   让火烧了我
   燃烧我心
   颂唱真爱劲歌
   人不顾身
   让痴心去扑火
   黄土地里
   活我真挚爱的歌

  情浓写我诗
   让千生千世都知我心
   万载千秋也知你心
   同享福祸

  焚心以火
   让爱烧我以火
   燃烧我心
   承担一切结果

  很多年都过去了,那电影留下的那种深深的震撼,到今天都还回荡,所以,这次行程定下来要去西安,心里就觉得兵马俑应该是首要去看的,现在说起兵马俑,心里都会有些触动的感觉,在那里反复,一再地不能平复下来。

  我其实已经准备了很久,为了看到兵马俑,我已经准备了很久,所以,当我走进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,走进博物馆最出名的一号坑的展厅的时候,我心里已经做好了所有要震撼的准备,甚至连呼吸都已经被反复地一再地演练好了。

  可是,当我站到规模最大的面积达12000 平方米的一号坑前,真正看到那个举世无双的地下军阵的时候,震撼还是有的,只是远远不及电影给我的冲击,我忽然感觉到自己被欺骗了,那么多年,一直都心甘情愿地被骗着。

  一号坑里,最前面的是前锋,二百多名武士俑,横列成三队,手持着弓驽,身上背负着箭囊,他们的身后紧紧跟随的是身穿铠甲的步兵,间杂着驷马战车组成很多路的纵队,从十几条坑道里涌出来,军队左右各有侧翼,一直排布开来,整个军阵布局严密,有一种整装待发的气势,很容易就让人联想到当年,当年的秦始皇金戈铁马,横扫六国,所向披糜。

  后来才知道,之所以感觉一号坑远没有想象当中来得震撼,是因为技术的原因,一号坑又重新回填了,把4000多个兵马俑重新又埋回黄土里,而只剩下这1000多个兵马俑站在那里招呼我们,于是我们看见,整个展厅的后半部分都是又高又厚的黄土的封层。

  夹杂在参观的人潮里,当我好不容易挤到展坑的护栏前,面对着2000多年前的士兵,忽然感觉到无语,这兵马俑的布阵是那样地寂静,可是,我又仿佛听到队列里有整齐而洪亮地呐喊传来!那震天的呐喊声,从兵俑们不说话的嘴里,总在说话的眼睛里传递出来。。。。。。

  兵马俑,是作为陪葬品被塑造出来的,据说,他们的原型是秦始皇的近卫军团,而能够入选近卫军的,不论士兵或者将领,都是当时秦国军队中的佼佼者!
  那个束了发的新兵,脸上明显有着一脸的稚气,而那个留着胡子的老兵,眼神里透露出的刚毅,让人心折,那个神情严肃的将军,不怒自威。。。。。。这些兵马俑虽然是作为陪葬品而诞生的,质料也不过就是骊山上的土,可是,每个陶俑的脸仔细看都是不一样的,真正是千人千面。

  据说,这些陶俑本来都是彩色的,可是出土的时候,把陶俑从土里取出来,却发现俑上面的色彩永远地留在了土里。那一张张没有色彩的脸,和那些残缺残破的身体,不由分说地把历史抛在了时间之外。

  兵马俑的坑在秦陵东侧,它的规模之大令人惊叹,一号坑的规模最大,面积有12000平方米,有俑马6000余件;二号坑次之,面积是前者的一半,有俑马1000余件;三号坑只有500余平方米,内有武士俑68个。根据专家的判断,这几座从葬坑,象征着秦始皇生前的近卫军守卫着陵园,而三座坑是按兵法布阵的,其中三号坑是总指挥部统帅三军。

  走在兵马俑博物馆里,仿佛一不小心踩上了时间隧道,所有的视线,感官都被这历史牢牢地占领住了,再寂静的石头上,都会有最灵动的舞蹈,我只感觉自己被这厚重的时间击得粉碎。

(九)

  中国,曾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,那个时候,历史正好走到唐朝,以至于后人常常都用“盛唐”来形容。
  只是,千百年的时光都过去了,人类在这个漫长的过程里,实在太微不足道了。利益,一直是千百年来人们对于事物评判的重要标准和依据,所以,时至今日,除了唐高宗李治和女皇帝武则天的合葬墓——乾陵以外,唐朝所有的帝王陵都已经被盗掘过了。

  去乾陵的路上一直在想一件事情,那就是陕西的农民真是强啊!!!

  想当年,黄巢40万大军挖了几年,甚至挖走了几乎半座大山,都没能挖出乾陵来;五代耀州刺史温韬,领兵挖了十几座唐陵,可就是没能挖出乾陵来;民国初年,国民党将领孙连仲,带兵军演意在乾陵,可是依旧没有成功。。。。。。

  大大小小的盗墓贼,挖了一千多年都没能把乾陵给挖出来,可是,1960年,陕西的几个农民放炮炸石头,很轻易地就把这藏了一千多年的墓道给炸出来了。

  再远一点,就说秦始皇吧,公元前210年秋秦始皇下葬后,几千年来墓穴始终都无人打开过。1974年,几个农民在打井竟然挖出了和真人一样大小的陶俑,于是号称“世界第八奇迹”的秦始皇兵马俑——秦始皇的宿卫军先于始皇与世人见面了。。。。。。
  陕西的农民真是强死了!哈哈哈

  乾陵在西安西北方向,跟西安相距比较远,因为时间的问题,我们只能在乾陵和法门寺之间做个选择。一对夫妻,两朝皇帝,最后却合葬一室,这样的事情在全世界都是极其稀罕的,中国几千年的历史,唯一敢废弃正统,戴上皇帝帽子的女人只有武则天一个。。。。。。最后,我们选了乾陵。

  乾陵位于西安西北的梁山上。唐朝诸多的皇帝死后都喜欢以山为陵,其中以乾陵最为典型。
  它是凿山建穴的,因山为陵,规模宏大,气势雄伟壮观。

  从乾陵头道门踏上石阶路,据说有537级台阶,落差超过八十米。走完台阶即是一条平宽的道路直到“唐高宗陵墓”碑,这条道路便是“司马道”。道路两旁现在还有华表1对,翼马、驼鸟各1对,石马5对,翁仲10对,石碑2道。。。。。。我们是在西安火车站外,坐旅游车去乾陵的,买了门票进入,却发觉已经站在平坦宽阔的“司马道”上了,而不是乾陵的头道门。

  到西安,头两天遇到的都是大雨,于是西安的天气变得非常地凉,跟出发时的杭州完全不是一个季节的!在西安城里走走,还好一点,能对付一下。去乾陵那天,天倒是放晴了,只是风很大,气温很低,大家的准备严重不足,站在空旷的司马道上,阴阴的风从四面八方吹过来,结果,各个在那里跳脚叫冷,冻得缩手缩脚。

  我把冲锋衣的拉链拉到头了,可还是觉得大风从脖子往里灌,实在撑不住了,就用手把脖子上的衣服拉紧,可是,这也并不是什么长久之计,手被吹得冻不住,只能不断地交换着拉衣服的手。

  沿着司马道往前走,地面上所以的建筑都已经毁了。
  那块传说中的无字碑在墓道的东面高高地立着,武则天掀翻李唐自立武周的旗号,那年她已经66岁了,而到她82岁过逝,她硬是做了16年的皇帝,而她死后更是给自己立了一块无字碑,据说这碑最初是黑色的,只是现在已经没不到黑色的痕迹了,可能是因为岁月的冲刷吧?

  没有人知道,这个女皇帝为什么要给自己立一块无字碑?千百年来已经有过太多的猜测了,可依然是个迷,比较大众比较统一的一个猜测是:留一块无字碑,是武则天想将自己的功过是非留给后人去评论。

  无字碑是由一块完整的巨石雕成的,通高7。53米,重达近百吨,上面不著一字,却是占尽了风流。在墓道的西面,同样的位置立了一块述圣记碑。
  述圣记碑,因为由7截巨石垒叠而成,所以俗称“七节碑”,是武则天为高宗立的记功碑。碑高却只有6。3米,比日后武则天给自己立的碑矮了一截。

  无字碑和述圣记碑之后,立着六十一番臣像,每尊像都宽腰束带,躬礼侍立,只是遗憾的是头都被砸掉了,甚至没个石像的脚尖也都被砸掉了,追其原因,传说纷纭。
  这些番臣像,是因为唐高宗驾崩后,各国的王侯与使节,纷纷来长安吊唁,并且亲自到乾陵送葬,为了纪念当时的盛况,武则天命人将参加葬仪的各地王宾和使节,仿真人服饰及大小雕刻成61尊像分站在墓道的两旁。

  乾陵附近周围还有17座葬墓,包括了已经挖掘的永泰公主墓、章怀太子墓及懿德太子墓等。

  这些陵墓里我们还去了懿德太子的墓,懿德太子李重润是唐中宗李显的长子,女皇武则天与唐高宗李治的孙子,据记载当年李重润因为玩男宠被发现,结果被奶奶武则天乱棍打死,死的时候,他只有19岁。懿德太子墓是武则天过逝之后,李重润的父亲唐中宗李显登位之后,按照帝王陵的规格修建的。

  因为去之前听说太子墓里,墓壁的壁画线条流畅,形象生动非常出名,所以慕名前往。什么叫上当?到了懿德太子墓才真正有体会!
  25块钱的门票跑进去却什么都没有看到,墓道被整修得象个防空洞,倾斜着向下走,墓壁上的壁画早已经被墙皮连墙体一起铲挖掉了,据说这些墙体和壁画都保存在陕西省历史博物馆里,有时候会想,这样的保护算不算是一种盗墓呢?也许,这应该是一种有执照的盗墓吧?

  懿德太子墓曾经被盗,沿着墓道往地底下走,走到半道的时候,忽然听前面解说的人员说是墓道左上方的洞就是当年的盗洞,抬头往上里看,果然有一方型的洞,只是洞里却是漆黑一片。
  真正地感叹当年那个盗墓贼真是有本事啊!!!而懿德太子墓里唯一给我留下印象的就是这个漆黑的盗洞。

(十)

  西安有个问题,大部分你想去的地方都在城外,而且坐一趟车就要好些的时间,想想也是,隋唐之前,大部分朝代的都城是在咸阳,本就不是以西安为中心的,真正定都西安那是隋唐的事情了。
  每一次出门不论去往哪个方向,最后还是会回到长安,回到西京,回到西安,而每一次进西安城,必经过西安的城墙门。

  我曾经幻想,当我坐在夕阳斜照的城墙上,老远地听到钟鼓楼那边传来的暮鼓晨钟,有一点小风,甚至是一点小尘土,我是不是就能接上点地气?能够又回到昔日繁华的长安城?
  其实那天什么都没有,而天一直都是阴阴的灰蒙蒙的,要不是M9他们一再地催促,我不知道这梦回唐朝的黄粱美梦还醒不醒得过来?

  黄昏,倒真的是个黄昏,那个黄昏我和火柴,嘉木上了城墙。
  西安的这段古城墙始建于唐朝末年,长安被毁后经改建而成,它是在原唐长安城的宫城与皇城的外墙,元奉元城的基础上扩建的,几经风雨和战火,到现在我们看得到的城墙基本都是明朝重修的。

  今天的城墙依旧保留着冷兵器时代最先进的战争理念,城墙上有正楼,箭楼,敌楼,角楼,藏兵洞,女墙,瓮城,而城墙之外还有护城河环绕。。。。。。它也是世界上现存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,它真正体现了中国人的战争艺术与战争智慧。

  据说,在文昌门那一段的城墙上,有一座两层的小亭子,那是整个城墙上唯一一处与军事无关的建筑,叫做魁星楼,里面供奉着魁星。魁星面容似鬼,一手托斗,一脚后翘,单腿站在鳌头之上,它代表着科举考试里“魁星高照,独占鳌头”的最高理想,是当时读书人的吉祥物。
  可惜,没能走到,时间只允许我们走到北门城楼。

  有很多的人在城墙上骑车,单人的双人的。。。。。。可是,我们租不到一辆车,不过那也好,我们更能体会用脚去慢慢丈量的感觉。
  很多的墙砖上都烧制了文字,一般是出品人的名字,据说,这样的工程也是被分段承包的,烧制上承制人的姓名之后,如果有质量的问题可以直接找到源头。今天的我们常常都可以听到看到各式各样的烂摊子工程,豆腐渣工程,不知道是不是都能够找到最初的那个源头?是真的不知道,因为,我们都没能听到看到那些下文。

  城墙上很多的墙砖都已经碎裂了,那些没有由来,却是漫无边际的裂纹好象不是碎在城墙上的,而是刻在西安的心里的。付出过了太多太深太重的代价之后,我们是不是真正体会到了——遗产,保护。。。。。。不仅仅只是几个字?

  西安一直在下雨,去之前就在下,在西安的四个白天里,有两个被雨占领了,所以上得城墙,看到的墙砖还是潮湿的,只是,没有在潮湿城墙上看到一根的草,而之前我一直以为城墙上会有很多的!上城墙的时候正好是秋天,不知道这被水泥直接修茸过的城墙,在来年的春天,会不会长出有一点细细的春草来报春天的信?

  那些灰白色的水泥在青灰的墙砖上实在是太扎眼了,只是,真的没有一点点责备责怪的意思!现在,已经没有人再会,再肯,去调制浓厚的糯米汁,用它来黏合夯实垒叠那一块一块的砖瓦了。

  那实在是太奢侈了,我承认!
  其实真正奢侈的还不是这些糯米汁,而是整个的西安,整个的历史。真的很感谢西安,感谢这座看起来很土的城市,它的迟钝,它的土,在很多意义上拯救,或者说挽留住了一个正在消失中的城墙的片刻。

  如果有一天,我再去西安,或者,如果有一天你能去西安,那么千万请你去走一走这座古城的城墙,不论你看得到什么,不论会有什么样的收获,哪怕会有很大的失望,也请你,请你千万上得城墙去走一走。
  已经没有几座完整的城墙,值得我们在黄昏的时候,去攀登,去停步,去驻足,哪怕只是被吹到几缕的风,或者土。。。。。。

(十一)

  离开西安,个人以为,多少要买点特产吧?
  买特产在西安有很多地方,一般到西安旅游的人,也不可能真正地深入到城市的深处,所以,也就在几个主要的街区转一下咯。
  回民街上可以去买小吃,小食品,什么核桃啊,酥糖啊,还可以买皮影,陶俑,剪纸,布鞋。。。。。这里的价钱还比较公道,只要你会砍价。
  书院门里,关中书院对面,有一个小的书画市场,那里也有比较多的剪纸,字画之类的东西,这里有比较多的户县农民画可以挑选,说一句闲话,既然是买农民画,就一定要挑颜色鲜艳一点,土一点的,这样会比较农民一点,哈哈哈。
  书院门一带也可以买到皮影,陶俑,还会有一些古董吧,自己不懂行也看不出真假,但是应该是不会下手买的。
  要买农民画还有一个比较好的选择,就是晚上的时候去钟楼,在南大街的西口上,一溜会有几个买画的小摊子,卖的都是农民画,摆摊的是几个上了年纪的老人,那里的农民画开价就很便宜,当然也还不下去多少了,如果在别的地方搞不定,买不下来,建议晚上去那边看看,说不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。
  说到钟楼,在东大街的南口上有一家买雪糕的小店,店名应该就是叫“滚雪球”吧?里面买的棒冰值得一试,最好吃的就是小奶糕!!!
  当日,和火柴吃了饭匆匆杀到那里,一看小奶糕5毛一支,于是一人买了1块钱的小奶糕,分而食之,算是各请对方一次,哈哈哈,那个味道啊!!!很象很多年以前的那种大白兔奶糖的味道!!!越是觉得小奶糕好吃,就越是恨自己!刚才吃饭的时候为什么一定要吃那么多,撑了一肚子,现在倒好,那么好吃的小奶糕却怎么都吃不下了!
  各位看官,如果有兴趣尝尝小奶糕,一定不要吃饱了再去,否则后悔死你!我跟火柴都是没什么上进心的人,我们的理想就是各买一箱小奶油,坐在热闹的店门口台阶上慢慢地吃!哈哈哈哈
  还有就是,东新街有一段路排挡比较集中,可以去吃饭或者宵夜,粉巷里有一条德福巷,是西安的酒吧街,可以去走走。

  走进一座城,跟离开一座城,在现在都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。
  可是走入一座城市,慢慢地深入,深刻了,再要离开,就会觉得有点不舍的味道,先还没有觉得的,等自己感觉到,才知道,心已经散了,散在这个城市的角角落落里了。
  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,陕西自古埋皇上。
  总觉得西安城里的风,还是那缕旧时的风,吹过了秦汉和盛唐,我很想把它接住,却是无能为力。风乍起时,高大厚重的城墙被灰蒙蒙的历史覆盖,我以为,我可以揭开一角,哪怕只是窥探一下的,可是,却发现,我最终被这历史,被这深厚的底蕴,迷花了眼。
  午夜,离开西安,城市里灯火通明,但是,在这些灯火的背后,整个城市其实已经安静地睡了。搭晚班的火车,安静地离开,就好象我安静地来,不敢回头,整个城市在夜晚的灯火里迷离我的眼睛,我的心。。。。。。

(完)

【关闭窗口】  【打印本稿】  【进入留言】  【网园首页】